党建园地

您的位置: 首页>党史教育>党员先锋

【永远跟党走】记我院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老中医林寿宁

发布时间:2021-05-26作者:覃超整理审核:肖苗

分享到:

  他,入党30年,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退休多年,仍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用楷模精神践行着对党和人民医学、教育事业的忠诚。

  他,从医任教30余年,坚持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

  “老师,我衷心地感谢您,医道艰辛,幸好有您。”这是他多年来保存在手机里的一条短信。比起任何荣誉,他认为,这才是对他最高的褒奖。

  他,就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名老中医、广西“全区德技双馨”好医生、八桂林氏中医学术流派负责人、我院消化内科荣誉主任林寿宁。


  一盏明灯:照亮学子求真医路

  林寿宁出生中医世家,深受中医文化熏陶,立志要治病救人、传承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八桂名医、著名中医内科专家林沛湘是他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一直对他言传身教。记忆里,家里满满当当全是父亲的中医古籍和经典藏书,直到耄耋之年,父亲仍坚持带徒授业,将其毕生所得传于后人。

  初到医疗工作岗位,一位病人找到他,说自己一阵热一阵冷,一月来仅勉强喝灌下些米汤,全靠葡萄糖维持。急在心上的他判断是小柴胡汤证,当即给病人小柴胡汤治疗。一周后,病人却没有任何好转。林寿宁不解,转而向父亲求助。父亲明辨症状,指出患者符合桂枝汤证,两证虽然都有发热怕冷,但是却有不同。吃了桂枝汤,病人很快康复。“病患之于医者,生命所系,马虎不得”,听着父亲的教诲,林寿宁想起了父亲时常教导学生“凡事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想起了父亲每晚挑灯夜读、博采众长、探寻医理,也明白了一位“治病必求于理”的好老师对医学生来说何其重要。

  在教学工作中,林寿宁长期担任《中医内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教授学生万余名,他在学校率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致力于探索中医教学特点,研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提出课程教学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理论课以以讲授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临床见习以加强技能培训与考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三基水平与创新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同步提高,学生理论考试及技能考核优良率达到90%以上。2003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是广西第一个获得“优秀”结论的高校。评估准备期间林寿宁把多年教学研究的材料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学校评估办将其教案、讲稿、备课资料等作为蓝本在学校教研室及全体教师中推广。2016年,学校在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中顺利通过并获得有效期6年的好成绩。认证准备期间,林寿宁近退休年纪仍坚守内科学教研室工作,深读精研评估指标,组织在多门课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在临床见习中开展“三明治”教学法;组织教师团队编写《临床思维与技能》整合课程教材,并率先在大学一年级开展PBL教学法等,均获得认证专家的肯定与好评,教研室也被评为“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突出贡献团队”。内科学教研室持续、规范、常态化开展工作,在之后的教研室评估中,连续2年获得“A级教研室”荣誉。他也常常辅导老师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和示范作用,为教研室建设及学校评估和认证取得获得评估佳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寿宁从200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父亲“治病必求于理”的态度始终影响着他,授课之余,林寿宁不断鼓励、指导自己的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他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先后建立了师生Q群、微信群,在他的指导下,群里不闲聊不抱怨,已毕业工作的、刚步入师门的学生们在群里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群里每天热闹的时候就是探讨学术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能力也促进了学术进步也增强了师门学子情义。他身体力行,先后承担及参与了3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主持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2项,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及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一、二、三等奖等奖励。在他的带动、鼓励及指导下,很多学生即使工作后也成功申报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

  他的学生,毕业留校任教的姜俊玲回忆起老师,依然幸福感满满,“毕业前答辩论文PPT的制作,老师从模板、标题、字体、行距,到如何使用母版、修改母版,一丝不苟地给我们指导,我对幻灯片的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受益终生。”自此,她的《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内分泌常见病诊疗教学课件勇夺第十二届国家多媒体大赛二等奖、第八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三等奖,还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一盏引灯:躬身传道 德育杏林

  十多年前一个燥热的夏天,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大新县为贫困农民送医送药。不无例外地,多次利用假期带领学生下乡的林寿宁也在队伍中。

   这天,老师同学们正顶着烈日忙碌着为老乡们看病,只听人群后传来急促的呼救声“救命…快救救人啊…”,话音刚落,一个面目狰狞、呕吐污秽物布满全身的中年男子被几个老乡抬了过来,“被电了,快、快!”,老乡们大口喘着气。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好几个同学吓得往后几个踉跄。此时,只见一个身影箭步冲到男子身边俯身下来,快速探查呼吸脉搏,“呼吸心跳停止,马上心肺复苏”,林寿宁立即动手将患者口里身上的污秽物清除,迅速开始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

  这一举动深深触动了在场的同学,刚才触目惊心的肮脏、恶心,在林寿宁的感召下,大家看到的是医者仁心,顿时顾不得许多,纷纷上前帮忙。电击伤病人呼吸心跳停止后要进行长时间的心肺复苏,直至呼吸心跳恢复稳定为止。那一天,大家在林寿宁的指导下,轮换着抢救,最终把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大医精诚》有言“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林寿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高尚的医德,并影响和教育了学生。为了追随老师的步伐,当年参加暑期实践团98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冯原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留校工作,留在了急危重病人很多的呼吸内科。“在这里,有指引、有榜样,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多脏,我都记得那个夏天、那个毫不犹豫的身影……”。

  林寿宁自1983年留校任教开始,每逢值班都利用晚上时间在医生办公室里为实习生们“开小灶”“上小课”。经常,课讲到一半,突然有病人需要抢救,就匆匆赶去病房,抢救结束,又再回来接着讲。这个习惯,林寿宁一坚持就是16年,直到他担任了科室主任,由于工作繁重,将上小课变成了定期的科室讲课,“开小灶”的传统传承到了科室青年教师,培养着一批批优秀医师和实习生。

  作为广西名中医,林寿宁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对学生的“传帮带”上,他将经验方和学术思想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学生说:“教授,您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吗?”林寿宁总是笑笑:“只要大家学会了,为病人治好病,比什么都强。”林寿宁也注意到,当前一些不良言论冲击着中医,误导着中医学生、青年医生。为此,他一方面身体力行,利用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病例对学生进行教育,一方面在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加强对中医学生、青年医生中医理想信念的培育。 


  一盏红灯:初心如磐 使命在肩

  2008年11月的一天,病房里收治了一位因重度中毒而生命垂危的患者,林寿宁带领科室团队经过三天三夜精心救治,使患者转危为安。患者家属为了表示谢意,送了二千元的红包,林寿宁坚辞不下,只好移交医院有关部门还给了病人家属。

  林寿宁始终认为治病必先正已,坚持将做人的道理融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做好本职质工作,解决病患痛苦,为病人提供感动服务,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最好实践。他凭借高超的医术,许多疑难危重病患者在他的精心救治下得到康复,他无一例外谢绝患者及家属的宴请或红包,因此还被病人家属指责为“不近人情”。

  2010年冬天,科室收治一位并发心脏衰竭及呼吸衰竭的重症胰腺炎病人,该患者同时患有白血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多种疾患。病情十分危重,许多同事及家属都认为难以救治,治疗希望不大。林寿宁却没有放弃,连续数日呆在病房主持抢救,终于使患者的病情转危为安。当患者病愈出院时,病人和家属感动地说:“林教授,您就是我们的再造恩人。从你们身上,我们不仅感受到医生高超的医术,更感受到你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2019年2月,林寿宁在出门诊时,接诊了一位慕名而来的患者。该病人哭诉已被频繁而严重发作的呃逆困扰了30年,曾到过多家医院诊治均无好转,强烈恳求林教授帮解决痛苦。林寿宁一面安慰病人,一面认真检查病情,经过辨证论治,仅仅用了几剂中药,困扰患者多年的疾患就被根治了。而近年来,因为林寿宁教授擅长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疑难性胃肠、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的中医药调治等有丰富诊疗经验,广西区内外慢性胃炎及胃肠癌前病变、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肠炎、肝纤维化、大肠息肉,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者络绎不绝,解决了很多患者多年来的疾病困扰,患者们交口称赞。

  林寿宁医术精湛,擅于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病救人;还积极地通过各种途径为民众普及健康科普知识,惠及偏远、贫困地区群众。

  他曾多次奔赴广西贫困地区给农民送医送药。有一年暑假,林寿宁带领学生到天峨县农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当天傍晚,已在烈日下义诊了一天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时,一位农民走了几十里山路,用板车拉着重病的妻子急急赶到求诊。林寿宁立即放下行装,全身心投入对病人救治中,使病人脱离了危险。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虽然林寿宁已于2018年10月在院领导及同事们的祝福下光荣退休,他仍然坚持每周定期出诊四次,诊治患者、带教学生、指导学生科研,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医者、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成为大家敬仰的前辈、学习的榜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出诊门诊

就医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