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消化内科

科技奖励创佳绩,科技水平上台阶

发布时间:2011-01-01作者:信息宣传科点击:

分享到:

科技奖励创佳绩,科技水平上台阶
          ——我院再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1年1月7日上午, 2011年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暨科技表彰奖励大会在自治区党委礼堂隆重召开,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和各界代表共700多人出席大会。我院林寿宁教授主持的《壮肝逐瘀煎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院继2009年梁健教授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之后,再次获得这一重要科技进步奖项。
    近两年来,我院重视课题申报、科技研究,屡创佳绩,先后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广西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等,标志着我院的科研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附:项目信息
2010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壮肝逐瘀煎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60158)
广西科技厅项目(桂科攻0630002-2G;桂科自0229047;桂科青0542061)
主要完成人员:林寿宁、王振常、朱永苹、廖冬燕、覃振林、黄彬、唐友明、雷力民、伟钢林
    该项目历时19年,通过对全国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学术经验开展系统研究,根据林老治疗慢性肝病学术思想及有效验方,提出肝纤维化“肝虚瘀结”的中医病机,制定扶正祛邪化瘀的治法,创制中药复方“壮肝逐瘀煎”并进行临床研究与疗效机理探讨,致力于中药复方对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的防治与临床推广。
    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肝纤维化“肝虚瘀结”的中医病机,创制壮肝逐瘀煎;首次对壮肝逐瘀煎开展临床应用研究及新药临床前研究,并从调控TGF-β/1smads信号传导系统、抑制HSC的活化和增殖等细胞、分子、基因水平揭示该方作用机理;首次以有效方药为切入点,从经验总结、临床应用、新药开发、作用机理探讨等方面系统研究全国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学术思想。
    该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1件,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5篇,其中核心13篇,被引用169次,培养研究生15名,通过在区内外13家医院1300多例临床推广应用,进一步证实了该方临床疗效与社会经济效益。

 

课题负责人林寿宁教授与课题组正在讨论

“壮肝逐瘀煎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部分成果图片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预约挂号

联系我们

出诊门诊

医保指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