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02来源:作者:韦安静 农长深审核:覃华芳点击: 次
近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将一患者的胃间质瘤一锅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今年60岁的陆阿姨隐隐腹痛已经10来年了,在2012年年底时因为胃部胀痛不适,到当地医院做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底间质瘤”,当时内镜技术在绝大多数医院尚不能处理,需要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陆阿姨担心手术创伤大,不同意手术。但最近腹胀痛再发并加重,担心间质瘤增大甚至恶变,于是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据消化内科农长深医师介绍说,陆阿姨入院后经超声胃镜检查,提示胃底有一类圆形低回声,向腔内突出,大小约1.3*1.6cm,回声均匀,包膜光整,起源于固有肌层,仔细研究病情后,初步诊断为胃间质瘤。虽然胃间质瘤和胃癌的来源不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但它会影响消化,导致胃功能障碍。如果延误诊治可能会导致胃穿孔,出现反复出血、大出血等严重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胃肠道间质瘤会变大,恶性程度就越高,甚至最后可能出现全身转移。因此,对陆阿姨的治疗方案建议以消化内镜下切除瘤体手术治疗。
患者及家属充分表示了对科室治疗水平的信任,一致同意按治疗方案进行。经过消化内镜专家讨论方案,分析了患者的病情后,制订了详细的围手术期方案,并与患者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于2017年6月9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胃镜下胃底粘膜隆起全程切除术+荷包缝合术,手术由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袁海峰副主任医师、农长深医师及其治疗组成员进行操作。术中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腹痛腹胀,无发热等不适。术后7天可进食半流食物后出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自治区卫计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专科配备消化内镜中心、内镜消毒中心、结肠灌洗室、中医经络养生治疗中心、专科实验室、食道PH值测定室等多个检查治疗室,进行中医特色经络治疗、中药结肠水疗、电子胃镜、全消化道超声内镜、电子结肠镜、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14C呼气试验、食道PH值测定等多项专科检查及治疗。消化内科除了对消化系统各常见疾病和疑难危重疾病有非常高的诊治水平,还具有一系列独具专科特色的中西结合诊疗技术,如糜烂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医经络治疗(包括针刺、灸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拔罐、穴位贴敷、热敏灸、耳穴压豆多种中医特色疗法),重症胰腺炎九消散外敷,难治性肠病结肠中药水疗等,治疗了大量消化疾病患者,深受广大患者欢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消化的疾病患者数量却在持续增加,消化内科将一如既往,努力前行,在全区乃至全国发挥本专业特长,继续为解除患者的病痛而努力。
健康知识普及:
胃间质瘤是一组独立起源于胃壁间质干细胞的肿瘤, 具有恶变潜能。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和EUS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 胃间质瘤检出率逐年增加。胃间质瘤具有一定的潜在恶变趋势,目前主张早期发现,早期切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操作相对简单成熟,但是对患者创伤较大。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间质瘤, 本院已成功开展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 EFR),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微创时代的到来,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的胃肠镜下的微创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已成为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方法。采用 EFR 以达到根治病变的目的。目前大多数的胃、食管间质瘤均可以在内镜下治疗。少部分极大的间质瘤,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或者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
隆起肿物(手术前)
间质瘤已挖除(手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