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9-21来源:作者:张佳婕审核:覃华芳点击: 次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越加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9月17日是我国“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为了提高广大病友对于老年性痴呆的认识及提早防治,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二区于9月21日“世界老年痴呆日”当天,在瑞康医院A座一楼大厅开展了一场老年性痴呆义诊活动。本次义诊,包括陆晖教授、张永全教授在内的神经内科二区专家为市民免费看诊,提供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咨询、痴呆疾病初步筛查服务,并给予家属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训练方面的指导。在现场还为有需要的市民赠送防走失的黄手环、健康宣传手册等。
此次义诊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许多年轻人为家里的老人向专家了解咨询,不少老人也在现场医生的指导下完成痴呆疾病初步筛查。筛查通过现场准备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认知障碍检查方法,测试结果可以作为医生判断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一项依据。63岁的宁阿姨完成测试后告诉医生,自己近来常常忘事或是找不到东西,有的事情正做着结果转头就忘了。前几日正在家里煮饭,中途被人叫走说了几句话,转身就忘了自己在煮饭,后来发现的时候饭全糊了,还好没有酿成大祸。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张永全主任根据宁阿姨的测试结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判断她已经有了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只是比较轻微,暂时不需要吃药治疗。他交代宁阿姨,平时要多与人交流,多进行文体活动,包括唱歌、书法等,这样能够延缓老年痴呆病症的继续发展,如果情况进一步加重就要再次就医进行更详细的检查,进行治疗。
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精神及神经病理学家阿尔兹海默先生首先发现,所以又称为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改变是在大脑里出现可以让人出现痴呆的病理变化: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海马(管记忆的结构)的细胞颗粒空泡变性和神经元的缺失。临床表现为隐袭起病、进行性智能衰退,多伴有人格改变。按其病情轻重分类如下:
一、早期:症状轻微,首发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是近事记忆下降,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很容易忘记,而年代久远的事情相对清楚,也可以出现远期记忆下降,但相对较轻。记忆障碍早期常常容易被忽略,或仅仅认为是老年人爱忘事,但会逐渐开始影响和防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忘记电话号码、或关煤气,经常找不到东西等。有些患者可能会因此而怀疑周围的人,以为他们找不到的东西是被人拿走了。家人会逐渐注意到患者经常有重复性的行为,如反复问同一个问题等,同时患者的语言功能也会逐渐受损,早期可出现找词和找名字困难的现象。
二、中期:患者认知障碍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表现为掌握新知识、熟练运用及社交能力下降,并随时间的推移而加重。严重时出现定向力障碍,一般先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再出现空间定向障碍,表现为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糊涂,逐渐出现迷路,甚至在自己非常熟悉的环境中(如自己家中)也不能顺利到达想去的地点。此时患者无法再继续维持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因而需要家人的日常监护,患者对简单计算也感到困难或无法说出时间,情绪此时通常会受到影响,常可以见到情绪激动,具有攻击性,易激惹,挫折感和焦虑等。精神症状表现有时可能会比较突出,一些患者会出现幻觉和错觉,最常见的是自身的视听幻觉。
三、晚期:患者虽可以行走,但为无目的的徘徊,可能出现判断力、认知力的完全丧失,因而幻觉和幻想更为常见。这些症状经常混合在一起从而使患者行为显得复杂古怪,如无端指责配偶、不认识自己的老朋友、认为来访者是将盗贼、被镜子中的自己的影像吓到等,最后,患者在包括个人卫生、吃饭、穿衣和洗漱等各方面,都完全需要他人照顾。
张永全主任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注意到家里的老人出现了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老年痴呆症虽无法治愈,但及时就诊、介入药物治疗,再结合正确的护理,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家中有已经到了中晚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除了及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诊治外,家人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鼓励患者多与家人及朋友交流,消除孤独感,对于有人格障碍及精神症状者要有包容态度,对于中期或晚期患者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同时佩带有患者家人联系电话的防脱手腕带。
义诊活动现场
义诊活动现场
市民咨询痴呆症
为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及黄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