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7来源:作者:唐晓审核:覃华芳点击: 次
3月16日,我服从指挥部安排,并入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广东省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病区负责人考虑到我是重症专业,且拥有多年的重症医学科救治经验,立即安排我当天就进入重症病房上班。病区患者总数共38人,病危3人,病重27人。进入病区,耳边响起了熟悉的监护仪的报警声,眼前是战友们忙碌的身影,之前一直在方舱医院救治轻症患者,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回到重症病房,这种感觉熟悉又陌生。
上班的第一天,我就迅速地进入了工作状态。41床是一名被诊断新冠肺炎的老年患者,基础病诱发急性肠梗阻手术后由定点医院转入,患者早上出现休克,我与中山一附院团队积极对患者开展抢救工作,床旁B超评估容量进行容量复苏,高流量高通气进行氧疗,协助团队予患者进行有创左股动脉穿刺Picco置管进行持续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待病人生命征稳定,治疗小组组内进行病情讨论,制定进行步治疗方案。
刚刚松一口气,监护室又传来消息,42床患者血氧下降,联系院内气管插管小分队予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抢救成功……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一天的值班都忙碌而又充实。
“唐医生,46床血压升高到178/90。”
“唐医生,83床血氧不好。”
“唐医生,51床气喘加油。”
“唐医生,101床拔了尿管现在排尿困难。”
“唐医生,46床新冠肺炎、脑出血术后患者病情重,但要外出复查头颅和肺部CT,需要你护送。”
………
令我印象最深刻是一名诊断新冠肺炎、肾功能衰竭,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当时患者原来的右股静脉临时血透置管无法正常使用,必须重新留置血透置管。我们的治疗小组里只有我是重症专业的医生,我必须扛起这个重任。面对新冠肺炎患者,需要近距离的有创操作,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虽然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但是我们的三级防护是绝对到位的,我的顾虑也减少了。但等到实际操作时,依旧面临着重重困难:防护服、隔离服、眼镜、护目镜、面屏、N95口罩、外科口罩、三层手套,让我平时熟悉的操作变得那么的陌生,虽然进行了B超定位,但眼镜、护目镜、面屏还是阻碍了一部分视线。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自己专业技术的信心,在队友的协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操作。
在协和医院西院工作的日子里,我最开心的事莫过于给患者办理出院。“唐医生,今天131、132床出院,请给我她们的出院证明”“唐医生,明天加5床出院,你准备好她的出院证明”……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虽然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工作时间不长,但这一段经历却让我终生难忘。随着疫情的控制,患者人数减少,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伍分批撤离,我们收到3月26日结束在协和医院西院的救治工作的通知。
3月25日,是我在协和西院值的最后一个白班,告别我们继续留守的战友,告别了我的患者,带上他们的感谢与祝福,离开了住院大楼。外面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一切都被冲刷得干干净净,5点钟的太阳照在身上还是暖暖的,我相信很快一切都会恢复正常,武汉战场很快就会结束。我,一名ICU医生,我的战斗还没有结束,我很快也要回到我的工作岗位,那里也是我的战场,不忘初心,守护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