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4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陈华审核:覃华芳 韦安静点击: 次
刚刚过去的春节,百色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瑞康检验人”也迅速集结,时刻准备着要奔赴疫情最前沿。
雨夜集合为争时,轻装疾行抢进度
2月7日下午,我院接到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需抽调核酸检测人员前往百色,协助德保县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按照医院党委的统一部署,身为医技药学第一党支部书记的检验科主任刁志宏第一时间行动起来,迅速召集唐联顺、冯照谈、莫忠松、伍月秀、庞武帝5名经验丰富的年轻骨干检测成员组成检测工作团队,并于8日凌晨抵达百色市德保县。
“看天气预报,德保县2月天气低温多雨,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但到了这里才发现,体感比想象中的冷得多”,工作队队长唐联顺说。为了与“病毒”赛跑,队员们收拾些简单的行李就出发了,面对有限的住宿条件,他们无暇顾及,吃点早餐放下行李便立刻开始工作。搬运物资、清点试剂、调试仪器......所有准备工作有序进行,只为第一时间能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面对寒雨,“瑞康火眼”们用愈加炽烈的热情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高昂的士气不仅冲淡了湿冷的难耐,更磨砺了检验人顽强拼搏的战斗品质,增强了各检测队伍间的合作意识和凝聚力。
优化工作做在前,确保检测零失误
根据工作安排,“瑞康火眼”与中医一附院、国际壮医医院等共18名队员组成一个检测队,在一台移动核酸检测车里进行大型检测工作。检测车内有4台提取仪和10台扩增仪,按要求分为配试剂区、提取区和扩增区三个实验区域。“不要看车子很大,但里面检测设备很多,给我们队员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而且要完成每2小时上报一次核酸结果的任务,基本都是24小时连轴干着”,冯照谈说。为最大化提升检测速度,检测队把队员分为3个小组,每组6人,实行12小时一组成员的三班倒轮班制,每班次4名队员在实验室内负责加样标本和提取拭子核酸成分,2名队员在外负责配置试剂、协调耗材使用及提取物上机扩增的工作。
“检测新冠核酸是一项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分为核酸提取和上机扩增两个步骤。所用的试剂需即配即用。核酸提取加样部分手工操作多,因为采样管带棉签,内含鼻腔分泌物或痰液,比较黏稠,所以使用自动加样仪容易堵枪或者加不上样品”,庞武帝介绍道。每做一批次样本,从标本登记接收、试剂配制、个人防护准备、试验检测、废弃物规范化处理及环境物品消毒,长达6-7个小时。队员在密闭的空间,一次次与病毒的“亲密接触”,精神必须高度集中,全神贯注。面对源源不断的标本,“瑞康火眼”和同仁们配合默契,争分夺秒,以最快速度出具精准检测结果。
吹起战斗冲锋号,阻击疫情不停歇
“每当检测完毕走出车外,虽然身体上精疲力尽,但是精神是心满意足”,这是“瑞康火眼”们脱下那一身“盔甲”后的普遍感叹。本次我院派出的工作队队员均是90后检验人,他们虽然年轻但在新冠检测方面积累着丰富的经验。
所谓“抗疫当前红旗在肩,冲锋在前本分使然”,本次前往百色的工作队中有4名中共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担任队长的唐联顺是个“老党员”了,不仅是我院开展新冠核酸检测的第一批检测人员,还是2020年内地赴中国香港核酸检测志愿队广西工作组队员。接到批准赴德保开展新冠检测的通知时,他告别临近预产期的爱人,义无反顾地投入抗疫阵地中。队员冯照谈,是我科第一批支援边境口岸地区疫情防控医疗卫生队成员,在日常科室网络数据的维护中,锻炼了一身处理试验数据的好本领。队员庞武帝,年纪最小但能量巨大,除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在2021年12月广西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联合自治区红十字会应急演练中,快速、高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得到同仁广泛肯定。队员莫忠松,长期从事免疫方面的工作,虽然家中妻子正怀着身孕,但在大家小家的取舍中,他选择与新冠病毒对峙。伍月秀,她像一朵绽放在抗疫中的铿锵玫瑰,去年为期2个月的南宁吴圩机场核酸检测支援工作锻炼了她长期处理大批量标本的能力,加样速度快又准,在工作能力和体力上丝毫不逊色于男队员。
此时,伴随着一次次的日出日落,瑞康检验人正在用钢铁般的意志支撑着砥砺前行的脚步,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相信在疫情肆虐过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将破土的温暖春天。
核酸检测中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