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刘翠香、李雪娟审核:覃华芳韦安静点击: 次
近日,我院静脉治疗团队成功为重症监护室89岁高龄病重的顾大爷置入迷你中线导管,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标志着我院静脉输液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中长期住院患者增加了新的置管选择。顾大爷肺部感染气喘严重,呼吸机辅助呼吸,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血压伴谵妄,需持续静脉输注及泵入多种抗生素及化痰平喘、镇静药物。由于顾大爷基础疾病多,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出现病情变化,普通留置针并不足以满足静脉治疗需要,且容易出现渗出、静脉炎等并发症。经专家会诊及综合评估后,决定为他行迷你中线导管置入,随后,静脉治疗团队为其在右侧上臂贵要静脉成功置入迷你中线导管,开通了一条手臂上的“生命线”,守护其安全。他也是我院引进该技术的首位获益者。
迷你中线导管作为一种新型输液工具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它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是为中短期输液、急危重症患者过渡期、急诊科、肿瘤终末期姑息治疗及静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开通一条新的静脉通路。因导管较长、留置在上臂较深静脉、尖端位置位于血流较快的外周静脉等原因,迷你中线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从而保证了导管更长的留置时间,满足患者中短期静脉输液需求,可减少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更经济、便捷、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方式,保证了输液的安全性及高效的护理工作效率。迷你中线导管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院在静脉通路管理方面迈入了新的台阶。
科普小知识:
一、什么是迷你中线导管(Mini-midline)
迷你中线导管 ,又称外周静脉长导管,是介于短套管(长度<6 cm)和中长导管(长度为 15~30 cm)之间的外周静脉输液装置,长度为8-10cm,用常规穿刺技术放置在前臂或上臂浅静脉,或采用超声引导技术放置在上臂外周中段深静脉(贵要、头、肱静脉等),尖端不超过腋窝,可满足≥1周的静脉治疗需求。
二、迷你中线导管的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1-4周;
2、患者易动,用普通留置针易脱出的患者(躁动、谵妄、意识模糊等);
3、外周血管条件差、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
4、血浆置换、干细胞采集、血小板采集;
5、快速大量补液、补血患者;
6、急诊需要紧急置管的患者;
7、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后需要替换导管,用它暂时代替,抗感染控制体温后再使用CVC、PICC;
三、迷你中线导管的优势
1、留置时间为1-4周,填补了普通留置针(3-5天)和PICC(1-12月)留置空白;
2、不易脱出、稳定性好;
3、流速快,可用于快速补液、补血的患者;
4、穿刺成功后不需要X线定位;
5、采用B超引导下,塞丁格式穿刺,巧妙、合理、全密闭一体化,减少感染机会,操作简单安全;
6、患者活动方便、不影响基本的日常生活。7、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
四、迷你中线导管使用的注意事项
1、不能用于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2、不能输注过于酸性(PH<5),碱性(PH>9)的药物;
3、不能输注高渗(渗透压高于80mosm/L)的药物;
4、不能输注发疱剂或刺激性药物(即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有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