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7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念潭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承志审核:覃华芳韦安静 覃超点击: 次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都结乡念潭村曾因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于2023年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然而,在乡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下,念潭村党支部知耻而后勇,化压力为动力,凭借坚定的决心和有效的举措,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曾经的念潭村,由于党建业务不够熟练,在班子建设和队伍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村干部之间沟通不畅,导致基层党建发展滞后。被评为“后进村”后,村“两委”班子深刻反思,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痛定思痛,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
村党支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规矩意识;实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让党员与村民紧密相连,及时了解群众需求。此外,村党支部还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其他“先进村”学习取经,不断汲取优秀经验。支部会议充分发扬民主,党员们共同研究讨论重要问题,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今,党员们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推动念潭村发展的坚实力量,为乡村发展筑牢了稳固的“里子”工程。
产业破局,鼓起村民“钱袋子”
“农村要发展,村民要致富,一是看支部,二是看产业。”念潭村驻村第一书记邓承志深知产业发展对村子的重要性。念潭村地处大石山区,喀斯特地貌占据了大部分区域,人均耕地面积少,且耕地土层浅薄,发展传统农业困难重重。为了突破发展瓶颈,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成员不辞辛劳,四处求学,深入实地调研。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确定了以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以骨碎补种植为切入点,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采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种植。目前已完成50亩10万株骨碎补的种植,并且规划在三年内将种植面积拓展至300亩。
同时,念潭村积极借助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技术优势,开展校地合作,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培训。未来,念潭村还将朝着规模化种植的方向迈进,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全力打造“中药材之乡”品牌,为村民拓宽增收致富的渠道。
内外兼修,扮靓乡村振兴“面子”
在念潭村的振兴之路上,健康乡村和文明实践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义诊,邀请医疗专家免费诊疗,普及健康知识。引入远程医疗技术,设立“中医药爱心驿站”,配备常用药品,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在文明实践方面,驻村第一书记邓承志精心设计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村标,将党建文化、优良家风、中医药文化等元素巧妙融合,打造了一个集文化展示、党建宣传和村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村里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乡村氛围。
结语
如今的念潭村,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风提质的协同推进下,已成功摘掉“后进”的帽子。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党员带头处置落石
驻村第一书记邓承志同致富带头人一起种植中药材“骨碎补”
构建宣传阵地
开展便民义诊
开展文体活动
赴大化县板升乡实地调研
台风“摩羯”引发暴雨水灾,驻村第一书记邓承志查看村民受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