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05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庞学丰审核:韦安静 覃超点击: 次
骨关节炎也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关节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及骨赘形成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关节及其周围疼痛、僵硬,以及病情进展后出现的关节骨性肥大、功能障碍等。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按是否有明确致病因素,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骨关节炎两大类。原发性骨关节炎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骨关节炎主要见于关节的机械损伤或解剖异常、关节炎症性病患(如:化脓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代谢及内分泌异常(如:痛风、糖尿病、肢端肥大症、骨质疏松症)、神经性异常等。
本病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包括关节保护性措施、理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目的是缓解疼痛、阻止和延缓疾病的发展及保护关节功能。
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等范畴,与“腰腿痛”等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骨,与肝、肾密切相关。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劳损过度、年老体虚、骨节外伤等。中医治疗简述如下:
一、辨证治疗
1.肝肾亏虚证
主症:①关节酸痛;②腰膝酸软、痿软无力。
次症:①眩晕,耳鸣;②精神疲惫;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
2.寒湿痹阻证
主症:①关节冷痛或伴肿胀;②痛处固定,遇寒加重。
次症:①肢冷重着;②畏寒喜暖;③便溏或小便清。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或沉缓。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剂:乌头汤加减。
3.湿热痹阻证
主症:①关节热痛或伴肿胀;②关节发热,局部皮色发红。
次症:①关节重着;②小便黄,大便黏滞。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剂:四妙散加减。
4.瘀血阻络证
主症: 1)关节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 2)疼痛夜甚。
次症: 1)肢体麻木; 2)关节局部色暗; 3)肌肤甲错或干燥无泽。
舌脉: 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涩。
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 身痛逐瘀汤加减。
5.气血两虚证
主症: 1)关节酸痛或隐痛,伴倦怠乏力; 2)面色不华。
次症: 1)心悸气短;2)头晕; 3)爪甲色淡; 4)食少纳差。
舌脉: 舌质淡,苔薄,脉细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通经活络。
方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二、外治
可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药浴、药物外敷、穴位贴敷以及远红外线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