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25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邓承志审核:覃华芳覃超 邓承志点击: 次
“中医不是冷冰冰的药方,是能摸得着的温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国医堂名医馆,医院院长、广西名中医唐红珍教授刚结束一场忙碌的诊疗——近日,11位台湾同胞专程来到南宁,跨越海峡的诊室里,艾草与当归的药香交织着闽南语,勾勒出一幅血脉相连的温情画卷。
复诊“老友记”,从病症缠绕到身心舒展
61岁的黄女士已是第二次跨越海峡前来就诊。14年前,她因劳累与家庭变故患上甲状腺功能减退,常年被神疲乏力、食后胀气的症状困扰。更让她苦不堪言的是长达20余年的鼻塞,即便在盛夏,也总觉得鼻腔像被堵住一半,说话时带着浓重的鼻音。
“第一次调理完就觉得身上轻快了不少,这次来,晨起再也不用挣扎着起身,鼻塞也减轻了很多!”黄女士边说边下意识地挺直肩膀。比起初诊时佝偻着背、说话有气无力的模样,如今的她判若两人。唐红珍教授为她诊脉后,在原有药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她记录药方的同时,不忘为黄女士进行健康指导。像黄女士这样多次返邕寻求唐院长帮助的,在台湾还有不少。依托如今便捷的网络,很多人通过微信群与唐红珍教授保持联系,深夜咨询用药细节、拍摄煎药视频请求指导,早已成为常态。
应时开方,中医外治法获广泛认可
针对多位台湾患者普遍反映的畏寒体虚问题,唐红珍教授开出了特色“时令处方”——督脉灸与脐灸。“三伏天是补养阳气的黄金时期,此时自然界阳气最盛,人体阳气也达到顶峰,借助这份天时之力驱寒除湿,效果能事半功倍,此时施灸效果最佳。”她一边耐心解释,一边指导护士将特制姜泥精准铺敷于患者脊柱,再覆以艾绒点燃。
这些融合了节气智慧的中医外治法,凭借显著的疗效,成了台湾患者口口相传的“保养神器”。随着之前来治疗的台湾友人将治疗过程及效果分享到社交平台,“三伏天来做灸疗”渐渐成了许多人心中惦记的健康之约。“温热感瞬间沿着督脉蔓延开来,就像太阳钻进了骨头缝,多年的寒气都散出来了。”来自台南的陈女士不禁由衷感叹。
医术为桥,精准调理点亮生命希望
诊室角落,来自高雄的潘女士低声倾诉着九年未孕的焦虑。唐红珍教授凝神为她诊脉、细察舌苔后,温言宽慰道:“别着急,你舌边齿痕明显,这是气血瘀滞的表现,就如同水管堵塞,疏通才是关键。”随即,她为潘女士开出个性化方剂,辅以推拿手法治疗,还分享了成功案例:“曾经有位患者调理半年后就如愿怀孕,现在孩子都会叫阿姨了。”潘女士望着墙上“妙手回春”的锦旗,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您这中药啦,比通行证还好用捏!”一位患者扬着刚配好的药包笑道。等同行病友准备返程,跨海微信群就闪不停:“下个月要再组团啦,谁要相招(一起去)呀?”
结尾
为何台湾同胞甘愿辗转千里前来求诊?答案蕴藏在唐红珍教授二十余载深耕中医的历程中。她在肥胖症、疑难杂症及体质调理领域造诣深厚,提出“固本培元、健脾和胃”的核心理论,研发的中医药减肥塑形系列产品已经实现成果转化,并在我国广州、北京、台湾等地区以及越南、泰国等国家得到大力推广应用。硬核的医术,为这份信任打下了坚实根基。而无界的仁心,让这份信任愈发深厚;抽屉里密密麻麻的记录本,写满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凌晨的微信对话框里,仍闪烁着她发来的用药提醒。她用“一人一方”的精准诊疗,践行着医者的庄严承诺。
唐红珍教授问诊
中医外治
正骨推拿理疗馆主任蒋文给台湾同胞做治疗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