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 收藏网站

裹中参西,厚德精医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医院新闻

学校党委书记莫锦荣: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发布时间:2025-09-09来源: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审核:点击:

分享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在庆祝第41个教师节期间,自治区教育厅策划了“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主题专访,展示广西各地各校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请看学校党委书记莫锦荣的专访《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问: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对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莫锦荣: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要求高校教师弘扬教育家精神,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坚持教育家精神培育涵养,融入教师培养、发展,构建日常浸润、项目赋能、平台支撑的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坚持教育家精神弘扬践行,贯穿教师课堂教学、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筑牢教育家精神践行主阵地。坚持教育家精神引领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请谈一谈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或经验做法?

莫锦荣:广西中医药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通过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等系列举措,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传承“大医精诚”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全校教师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推进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健全长效机制,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学校聚焦“四条长线”,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聚焦师德师风建设“主线”。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并纳入学校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完善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形成党政齐抓、上下贯通、覆盖全校的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严守师德师风建设“红线”。制定出台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实行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推行校督学课堂教学巡查、学生评教和教学信息员制度,公布违反师德师风行为举报及申诉邮箱和电话,将师德考核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准确掌握教师师德师风情况。坚守师德师风建设“底线”。抓好新入职教师师德教育“第一课”,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扣好师德师风的“第一粒扣子”;开设专任教师师德学习“常修课”,把师德师风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教育引导教师始终扣紧师德“风纪扣”;创新线上线下师德集训课,举办践行教育家精神主题报告会、教师研修等。近五年来,累计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4场,培训教师20000余人次。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高线”。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举办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开展师德标兵、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评选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近五年来,学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1人,5人荣获自治区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新增学校教学名师4人、优秀教师19人、师德标兵10人、学生最喜爱的老师25人。

二是创新教师发展模式,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创新实施教学准入和认证制度。对新入职且无高校教学经验的教师实行准入培养,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认证。创建新入职教师“双轨制”培养模式,针对新入职教师开展“多元模块”“技能演练”“脱产带薪”的课堂准入培养,并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课堂教学准入培训合格证”并完成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后方可独立承担教学任务。近五年来,学校开展教学理论培训12170人次、微格教学训练3569人次,实现全校青年教师准入和认证全覆盖。创建“三阶段四引领五联动”教师教学发展模式。“三阶段”是将教师教学发展划分为入门教师、成长教师、成熟教师三个阶段,根据不同职业阶段实施个性化的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四引领”是在序贯培养过程中着力发挥文化、目标、政策、榜样引领作用,增强教师教学发展内生动力。“五联动”是通过个人与组织联动、理论与技能联动、内生与外促联动、科研与教学联动、评价与改进联动,推动教师成长成才。该模式被国内25所高校借鉴、采纳,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5年,学校成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师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案例入选“高校新教师发展项目优秀案例”。

三是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坚持正确评价导向,不唯论文、不唯帽子、不唯职称、不唯学历、不唯奖项,突出师德师风,注重实际贡献,将教书育人业绩、人才社会影响力、承担重大项目成果等业绩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注重教师分类考核。将人才考核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思政课专任教师和专职辅导员等五个类别进行分类考核,拓宽各类人才晋升通道,形成有利于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改革。学校是广西区直事业单位绩效考评试点单位。近年来,学校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分类管理、综合评价、公平竞争、优绩优酬、持续提升”的原则,实行教职工岗位分类设置、人员分类精细化管理、分层次多元化评价,为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教职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渠道,构建了一套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岗位设置、聘用与绩效工资分配深度融合,强化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有效扭转了“大锅饭式”绩效分配局面。学校绩效改革成效显著,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形成教职工个人与院系、学科、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清廉瑞康

预约挂号

门诊流程

医保指南

健康体检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